通過電話按鍵音破譯銀行卡密碼,案犯在3分鐘內盜取卡內近20萬元存款。近日上海浦東新區(qū)法院審理的一案揭示了新的犯罪手段。
該案原告是31歲的張某,家住上海張江鎮(zhèn),其丈夫王某是生意人。王某通過網絡結識了吳某,經過多次電話洽談,王某打算從吳某處進貨。吳某提出,讓王某到銀行開設“卡卡定向轉賬”業(yè)務,以便交割貨款。在張某代為辦理了“卡卡定向轉賬”電話銀行業(yè)務后,王某于當晚向吳某賬戶轉入1元作為測試。應吳某電話里的要求,王某一手用手機與電話銀行進行語音免提轉賬操作,一面用免提固話機讓吳某聽到銀行那邊的語音。
翌日上午,人在浙江的王某讓其父向該賬戶存入20萬元,用于向吳某購貨。當晚,應吳某再次要求,王某又讓吳某在電話里聽到電話銀行的語音聲,讓其確認卡內有20萬元。
隨后,就在吳某語音剛落3分鐘后,卡上的199900元被3次轉入了吳某的賬戶。
警方在接報后進行偵查,發(fā)現(xiàn)這是一起新型詐騙案,作案者利用聽到的電話按鍵音來破譯被害人的銀行卡密碼,然后再盜取卡內存款。
損失發(fā)生后,卡主張某以銀行“卡卡定向轉賬”業(yè)務存在安全缺陷為由,將銀行告上法庭。然而法院審理后認為,由于原告夫妻輕信網上的虛擬客戶,并迎合其要求進行操作,讓犯罪分子有機可趁,因此原告的賬戶損失不應歸咎于被告銀行。 |